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水钢板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水钢板,工字钢包括筋板、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并形成第一 U 形槽和第二 U 形槽,第一 U 形槽中设置有第一止水钢板,其包括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和连接板,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同向布置且分别设置于连接板的两端,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卡住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连接板落入第一 U 形槽中,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处于第一 U 形槽之外的部分分别延伸至与筋板所在的平面相交。止水钢板安装到工字钢上时,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卡住工字钢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连接板落入到第一 U 形槽中,与工字钢的外形互补,施工浇筑时也不会对止水钢板造成破坏,同时通过止水钢板加强了施工缝处防水的效果。
1. 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水钢板,所述工字钢包括筋板 (3)、第一翼板 (1) 和第二翼板 (2),所述第一翼板 (1) 和所述第二翼板 (2) 分别设置于所述筋板 (3) 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筋板 (3) 之间形成第一 U 形槽 (41) 和第二 U 形槽 (4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U 形槽(41) 中设置有第一止水钢板,所述第一止水钢板 (81) 包括 :第一密封槽 (5)、第二密封槽 (7) 和连接板 (6),所述第一密封槽 (5) 和所述第二密封槽 (7) 同向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 (6) 的两端,所述第一密封槽 (5) 和所述第二密封槽(7) 分别卡住所述第一翼板 (1) 和所述第二翼板 (2),所述连接板 (6) 落入所述第一 U 形槽(41) 中,所述第一密封槽 (5) 和所述第二密封槽 (7) 处于所述第一 U 形槽 (41) 之外的部分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筋板 (3) 所在的平面相交。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5) 和所述第二密封槽 (7) 的内壁分别贴紧于所述第一翼板 (1) 和所述第二翼板 (2)。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5) 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翼板 (1) 卡入所述第一密封槽 (5) 内的最大长度 ; 述第二密封槽 (7) 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翼板 (2) 卡入所述第二密封槽 (7) 内的最大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 (6) 贴紧于所述筋板(3)。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U 形槽 (42) 中设置有第二止水钢板 (82),所述第二止水钢板 (82) 与所述第一止水钢板 (81) 关于所述筋板 (3) 对称布置。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钢板 (81) 与所述第二止水钢板 (82) 之间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钢板 (81) 和所述第二止水钢板 (82) 之间焊接。
技术领域
水钢板。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 ; 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 ; 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
隧道施工中最大的通病就是渗漏水,施工缝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一次性连接浇筑不能过长或必须分部施工而设置的施工接缝,种种接缝是结构自防水的薄弱环节,其处理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隧道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施工缝处一般使用工字钢连接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通过工字钢达到连接接缝的目的。
然而由于工字钢在同一断面上的不规则性,混凝土浇筑存在很大可能不能灌满工字钢两翼板之间的空隙,而且常规工字钢周边防水处理方式为采用防水卷材按工字钢周边形状满铺进行包裹,翼板中间预埋注浆管进行二次补漏。这种处理方式由于防水卷材为柔软材料,存在一定的延展性,并且浇筑基面有尖锐物体就能刺穿防水卷材,使防水系统失效 ;二次注浆压力控制也是个关键,若压力偏小,则无法保证将空隙注慢 ;若压力偏大,则容易顶裂防水板,使防水系统出现漏洞。
因此,如何实现提高隧道施工缝处的防水能力,同时满足施工缝处工字钢外形的要求,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水钢板,以实现提高隧道施工缝处的防水能力,同时满足施工缝处工字钢外形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水钢板,所述工字钢包括筋板、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筋板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筋板之间形成第一U 形槽和第二 U 形槽,所述第一 U 形槽中设置有第一止水钢板,所述第一止水钢板包括 :
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同向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分别卡住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所述连接板落入所述第一 U 形槽中,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处于所述第一 U 形槽之外的部分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筋板所在的平面相交。
优选地,在上述止水钢板中,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壁分别贴紧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